沈帥青:小三學生多負荷 TSA惹的禍?
發布時間: 2015/10/19 08:00
香港學生功課多、考試多,連評估也多,小三就要做全港性系統評估(TSA),操練不少。有家長設立專頁爭取廢除小三TSA,竟引來逾兩萬人加入,讓小人兒不做考試機器,還有何法?
在本港讀書,從來壓力不少,一個小學生,到了小五、小六,固然要為了升中而拼命讀書,但即使在小三,也一樣有考核,自2004年起,教育局就為小三、小六及中三的學生,設立一項名為全港性系統評估的公開測試,從中英數三方面作學習評估。
雖然稱作評估,可是學生、家長對它的厭惡,卻比真正的考試更甚,爭議有多大?近日有一班小學家長在Facebook發起「爭取取消小三TSA」專頁,要求讓8、9歲的小三學生,可免受TSA「折磨」,本來列明目標是收集1萬人支持,但短短兩、三日,卻已超標引來逾2.1萬人表態贊同。
人數多不特止,家長還爭相在專頁大吐苦水,例如有家長指,女兒每星期要為TSA回校補課3天、回家又要做練習,又有家長稱,學校甚至在小一時已開始訓練等,人人為子女大感心痛。設立專頁的發起人甚至稱,不排除在明年5、6月發起罷考抗議。
另一邊廂的教育局,則透過傳媒辯護,指相信假以時日,學校過度操練的情況會調整,又指澳洲、加拿大等地也有類似評估,故此不應取消TSA,否則是倒退。
其實,TSA原意不壞,教育局稱旨在評估學生在完成小三、小六及中三階段時,在中英數三科的基本能力,且得到的評估結果,可為政府及學校管理層提供學校的水平資料,從而更好向學校提供支援,令學校改進。而成績不會影響學生升中。
可是,即使學校成績不公開,卻一樣惹來學界人人自危,既然測試是想知道學校的水平,又說要向學校提供支援,豈不等同學校的「成績表」?而「支援」會是甚麼?會否成為被要求改造的「目標」?且在開始之時,學生的TSA達標率成績,每年會向各校報告,又屬學校在進行表現評量時的其中一環,令學校加倍緊張,尤其在近年殺校危機重重的氣氛之下,更怕若表現欠佳會遭懲罰,未敢鬆懈。
即使到了去年,教育局作出改變,稱不再向學校發放其TSA成績、把TSA從學校表現評量中剔除,以求學校減少擔心,但情況哪有大改變?坊間依舊出版大量有關TSA的練習冊,學校要學生補課、訓練做模擬試題等。今年6月,教協一項訪問約2,000名小學教師的調查發現,約60%教師認為優化措施無助減少補課和操練,絕大部分教師稱仍要求學生買多本練習冊,小三及小六學生平均要做逾3本練習。
教育局屢屢叫學校不要催谷,但憑此可以改變本港現行的「文化現實」嗎?學校怕比較,更怕輸給其他學校,擔心成為目標的心態,始終不改,教育局勸說的功效只會有限,要幫助學生,更應該從機制入手。
要進行操練,原因既是要勝過他人,但亦有不少老師、家長表示,題目太多、太難,不操練不行,例如小三的英文評估,就曾有題目是先看完一篇約500字的英文文章,然後回答20條問題,不操練便難以加快答題速度,又有部分數學題目已達小四程度等。
其實,教育局作TSA評估,並非要找出精英學生,而是知道學生是否已達到基本能力,既是如此,試卷減低難度,反而有助學生減少操練。
此外還有評估的方式,若是要知整體學生的學習程度,是否人人應考才可得出答案?香港中文大學教育行政與政策學系何瑞珠教授便曾撰文講述,在日本、韓國,當地為學生進行的評估,並非人人要考,而是抽樣進行,例如韓國在6年級、9年級和10年級的學生之中,僅抽取1%參與評估。
愈多數據當然看似愈好,但抽樣的好處,既毋須勞師動眾,更在於學校事前不知哪些及多少學生會被抽中,大大減低了要進行操練的必要,以此可減輕負擔?更甚是何教授亦指出,在日本、韓國,對學生進行的評估,皆是在升學的轉捩點,例如在小學升初中的時期才進行。本港學生又是否須早在小三就進行評估?
學生面對多功課、多考試、升學壓力等,愈來愈多人已提倡要為學生「減負」,固然問題涉及社會文化,複雜且龐大,難以一時三刻解決,但無論是學界、家長或政府,皆有責盡力改變,否則學生不能快樂學習之餘,反而會給各種考試、評估,消磨了最重要的學習興趣。
撰文 : 沈帥青